南阳理工学院

  • 招生代码:6075、6076、6077、6078、6079、6446、6564
首页 • 学校快讯 • 媒体报道

南阳日报:“传神”科圣铜像 承载南阳力量

日期:2019-02-19 12:04:26

张衡铜像屹立家乡热土,记者专访设计者王军校——

  

  “传神”科圣铜像 承载南阳力量

 

 

  小学生在张衡铜像前诵读经典

  

  随着红绸缓缓滑落,张衡铜材质雕像展现在世人面前:前额高阔,美髯飘飘,身着汉服,手持书简,目光睿智、坚定……

  

  6月30日,南阳首座高4.5米的张衡铜像在张衡博物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拜祖大典上揭幕,大典因这座雕像更显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在祭拜中国仪表业鼻祖张衡的同时,对张衡铜像设计制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记者近日采访了设计者、南阳理工学院制作团队负责人王军校副教授,请他揭秘铜像幕后的故事。

  

  “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更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子,生于斯长于斯,是南阳人永远的骄傲。”王军校说,今年3月底接到任务后,很激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张衡铜像在家乡别具风采。

  

  他表示,其实压力也很大,因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张衡铜像,张衡是卧龙区石桥镇人,是南阳人的杰出代表,面对全国各地的人们祭拜,它展示着南阳的形象,也是南阳人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体现。

  

  在王军校的带领下,南阳理工学院团队专门查阅《后汉书·张衡传》等历史资料,反复体会张衡所写的《南都赋》,感受他的风骨气韵,并结合著名画家蒋兆和所画《张衡像》,勾勒心目中立体的科圣张衡,定下了大汉气象、智者风范。王军校先是动手设计,做成30厘米高的雕塑小稿,之后又在市科协的组织下,会同市文物局、张衡博物馆、汉画馆、汉服学会等一起讨论,听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从内涵、造型、汉代服装研究上都不能出现一点偏差”,修改3次,层层细化,孕育出张衡雕塑小稿的精、气、神,使设计稿更具理性思维与烂漫气质。

  

  接下来就是对雕塑小稿的多倍放大、翻制模具以及铸铜监造,每个步骤都充满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两个月时间里,创作团队在市区张衡学校旁一个简易厂房内搭建雕塑钢筋骨架,从搭架到电焊,王军校事无巨细都参与其中。

  

  “雕塑小稿和后来的铜像大稿还是有细节差异。”小稿是最初的印象,考虑到大铜像与整个环境的协调性及透视性,动态上比小稿更有震撼力。张衡一方面是伟人、科学家,让人有折服感;另一方面,大铜像注重制成后与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张衡铜像制作更强调生动性,我们希望参观者不知不觉中与铜像互动交流。所以,张衡雕塑小稿本来是平视前方,铜像做出后有一点俯视,确保与参观者“交换过眼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不同的张衡”。对于各方的热心建议,王军校都心怀感念,不过,从雕塑本体语言出发,有些意见没有听从。如有人建议铜像做得光滑一点,王军校认为,铜像是安置在室外环境中,所以做时要保持一部分泥性,呈团块状,才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光影效果,立体感更强。从制作效果来看,目前的铜像制作达到了最初的设想,比小稿更精彩,不仅得到大众的好评,也得到北京专家的称赞。“两个月里夜以继日,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

  

  在王军校看来,6月24日将张衡铜像从郑州的铸铜厂验收接回,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前做过很多大雕塑,但这次带着对张衡的祟敬之情和对家乡的感情,把张衡雕塑作为艺术品认认真真做出后,感到很欣慰。”王军校说。

  

  有人评论,目前在南阳落成的张衡铜像很可能成为张衡的“标准像”。对此,王军校表示:“为家乡,为心中的那份崇拜,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南阳日报记者 赵林蔚)

  

  相关链接

  

  王军校,副教授,现任南阳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兼任南阳雕塑院副院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河南省雕塑学会会员,南阳唯一持有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